- 刚刚,哪吒票房破30亿,它会继续往上突破40亿吗?背后是谁在支持国产动漫
- 《哪吒》票房破46亿,光线传媒有救了吗
-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30亿,真的有那么好看吗
- 《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30亿,1600个联合投资人能分到多少钱
刚刚,哪吒票房破30亿,它会继续往上突破40亿吗?背后是谁在支持国产动漫
做电影首先是要看商业价值的,投资方花大价钱制作电影,看中的是这部影片所涵盖的文化价值,以文化价值催生商业价值。就好像这部电影,看起来是电影投资方在做出巨大贡献,其实人家也要盈利,看中的是消费者市场,所以真正的支持这还是我们这些花钱买票的观众们啊!只有盈利了公司制作方才有资金去进行后续的制作,宣传,推广,最终我国国产动画产业得以壮大,国产动画文化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个人觉得会!哪吒的成功除了观众的国产动漫情结,更多的是影片的质量!质量才是票房的主要推动力。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对影片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大量特效就是票房,现在乃至以后几乎都没人买账了。。。
《哪吒》票房破46亿,光线传媒有救了吗
光线传媒这两年业绩下滑的比较多。2018年光线传媒因“退票门”和“宣发门”等多次陷入舆论风波。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14.92亿元,同比下降19.09%,主要原因是新丽传媒的股权产生22亿元投资收益,使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73亿元,同比增长68.47%,导致扣非净利润亏损2.85亿元,同比下降161.83%。
一家上市公司如果就靠一部影片救市,很难有发展空间,必须要都推出更好更多更优秀更卖座的影片,这样的公司才值得长期看好,长期投资,还有储备更多的影视资源 有衍生空间的IP,公司发展空间更大,比如奈飞 迪士尼等等
光线传媒这几年的投资策略逐步再往动画行业转移吧?我觉得这是公司整个运营战略方向的改变。哪吒这一部电影的成功说明了光线这次的方向和棋子都走对了。但能说一部电影就救了一家公司嘛?..这个有点牵强。顶多能够说明这部电影这家公司狠狠的捞了一笔。能说明未来不亏钱不,我认为不能。要看一家公司是否能可持续发展。还是要从整个公司的战略管理层,执行层和对危机意识的把控能力看起。这点我对光线传媒的内部运营不了解,也不能解答。
不过还是那句话,哪吒让光线大赚一笔,起码短期内对公司是个强心针,走好了第一步。
(1)光線傳媒
光線傳媒是A股電影製作、發行的龍頭企業之一,覆蓋影視劇、動漫等領域。在2019年下半年,光線傳媒將參與出品《銀河補習班》、《保持沉默》等優質作品,有望大幅提振全年業績。同時,光線傳媒的影視劇投拍能力穩健,項目儲備豐富。
作為《哪吒》的發行方、出品方,光線傳媒這次將賺得盆滿缽滿。按照光線傳媒之前披露的公告測算,票房已經突破46億元的《哪吒》,有望給光線傳媒帶來超過10億元的票房分成。
《哪吒》的票房大卖应该对出品方光线传媒的业绩提升有一定帮助,如果光线传媒后续能很好利用哪吒这个IP深度挖掘衍生产品,那么哪吒带来的效益会更大。
但是,作为一家业务综合的大型传媒企业,不可能只依靠一部电影来拯救,之后持续有高品质、高票房的作品才是取胜之道。
《哪吒》的成功,不代表光线传媒的成功。一部成功的片子已经将光线传媒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明智的企业负责人会借力打力,就此狠批自己,狠狠扒一扒自己存在的不足,去反思:为什么只有《哪吒》能一炮而红?这个是一个企业负责人该思考的!连这点头脑都懒得动,该怎么说他是一个负责人的人?一个企业负责人,首先要对自己的员工负责任,你的一部《哪吒》收获颇丰,很多有关联的人肯定就此开始平步青云了,腰包也比以前鼓三倍。但是此时庆功为时尚早!!借力打力,只有借此大捷,继续发力,找不足,狠纠过去的错误,牢牢去抓成功的经验,才能走的更稳,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毕竟成功的经验全部有迹可循,就是很多人蓦然回首才发现:成功原来如此简单。好多人发现成功的奥秘时,是痛恨终生的,毕竟太多人都是廉颇老矣,壮士暮年才幡然醒悟。错过了好时光,没有了好经历,奥秘在手,也绝无去实施的可能了。人活一世,就是这么的让你无奈,这就是造物弄人吧!光线传媒:希望你顶着《哪吒》的光环,奋起直拼,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加油(ง •̀_•́)ง别人越是质疑,你就越要闹出大动静,让别人从此刮目相看!!!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30亿,真的有那么好看吗
电影《哪吒》折射出大众的心理, “不认命,便是哪吒的命。
”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但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是谁只有我自己说了算。” “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 故事起源于阴差阳错地搞错了灵珠和魔丸,本来要生出灵珠转世神童的李靖夫人被坏人作梗生了魔丸转世的哪吒,而灵珠被海龙王偷了去放到他自己的龙蛋里以求龙太子升天成仙来拯救龙族永囚海底的命运。 但灵珠和魔丸本就合二为一。就好像每个人都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一样,好坏都是相对的,好坏也会相互转化,有好也有坏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平衡。
哪吒的父母为了纠正他内心的魔性,一直循循善诱、多方设法拉回正道。哪吒不屈服于命运的既定,说“是魔是仙,只有自己说了才算”,奋力地挣脱命运的定义。 我最感动的一个画面是他不愿意他爸爸为他承担命定的天雷之劫,说: “我自己的命我自己扛,不拖累别人。” 他把移花接木的仙符损毁,自己上去接受天劫。 接受自己的命运但又不屈于命运,不把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卸膊给别人,这是我们为人的志气和尊严。
也许,每一个想要有一番作为,能位列仙班者,都要经历诸多的考验和磨练,不接受命运的既定、不在意他人的成见、做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才能通关成功。 困难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自己或者他人给予的无形的眼光,有的是需要积累足够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有的是需要牺牲一些东西来换取想要的结果,但,只要认定目标、坚持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遇到一个困难克服一个困难、总是会有功德圆满、得道成佛的那一天。
这部电影,确实 很好看,我还准备二刷,而且在我们的亲戚朋友们都看了,感觉非常好看,而且还是一部特别适合全家人一起看的,尤其是小孩子到大孩子也都非常适合看。
首先,剧情有热点有泪点有笑点,从炒冷饭到一锅热腾腾的大餐,真的是符合了大众的审美和接受能力。
哪吒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这个小孩童的形象伴随着我们几代人,但是,现在的形象把小哪吒变成小恶魔,丑萌丑帅的,让人真的是特别喜欢,尤其是对李靖形象的改编,让他从以前的“冷酷工作狂”的父亲变成了今天“父爱 如山,对孩子宁愿以命换命”的亲情父亲,这真的是太让大家喜欢和愿意看到的了。时代 在进步,父亲也在成长。
哪吒以前是削骨肉还父母,看得让人胆战心惊,如今是背负天命,去和命运相抗争。临走之前的跪拜父母,激泪无敌!
以前哪吒和三太子是一对敌人,他们打斗得不可争割,哪吒曾把三太子抽筋扒皮,现在却变成了最友好的朋友,两个人手拉手一起抵抗天命 ,最终都去掉肉身,化成一对孤零零的魂魄。确实是非常让人感动。
再次,就是美工的强大,动漫的崛起。
别的方面且不论,但 是,这部动漫做得那么 惟妙惟肖,形神俱备,尤其是龙太子变身,那申公~公~公豹变身,那么细致那么纤毫毕现,真的很让人感叹。尤其是哪吒的小肚兜都感觉毛绒绒的,好可爱。所以,在视觉上你是绝对不会失望的。尤其是后面,哪吒突然变身,那种超燃的气氛足以打动每一个人。
最后就是中国元素的无处不在。
这是我们自己的动漫,确实有很多中国元素在里头,尤其是看到熟悉的场景和动作和衣服,谁不欢喜 !
哪吒和三太子快乐地踢键子。我们的广场上,不处处可见踢键 子的人吗?尤其是那一对“哪吒和三太子的老年生活”,看得多么熟悉!
那可爱的小肚兜多萌!谁家孩子没有一件啊!
《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30亿,1600个联合投资人能分到多少钱
我们知道最近《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热映,上映15天,整体票房已经突破30亿了,就算是在中国影史上也可以排进前几名的电影;虽然说由于新电影的上映,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上升速度会减缓,但还是有很大的希望进入中国电影票房的前五位。据说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联合投资人有1600位,他们整体投资了6000万,那么现如今30亿的票房他们可以分多少呢?
确实,小爱不得不感叹这1600位投资商在投资哪吒的时候的眼光独到,不然也不可能投资这么一部大热的电影,而且还是一部国产的动漫电影。至于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的整体票房如何分配呢?下面小爱就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中国电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
按照中国电影的票房分配原则,首先要先扣除5%的电影发展基金和3.3%的营业税,剩下的91.7%才能作为电影的实际票房收益来分成。拿哪吒如今30亿的票房来算的话大概有27.51亿可以用来做票房分成。
剩下的主要是院线和发行制作方了,其中院线要占据大头,大概会有50%—60%的票房收益归院线所有;而剩下的35%—40%归发行商和投资者。
按照上面的说法,作为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发行和投资方大概可以分到总体票房的35%—40%的收益,按照《哪吒之魔童降世》目前30亿的票房来算的话,他们整体可以分到的收益差不多有10—12个亿。
拿1600人整体投资6000万来看,收益了差不多12亿,也就是直接翻了20倍;这个收益实在是太划得来了,估计很多人都羡慕这部电影当时的投资者吧,很遗憾自己没有机会参与这部电影的投资,关键估计没有这个渠道吧。
虽然说身为一部国产动漫电影有了这样的大卖场景确实让人意外,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动漫电影的希望,其实中国也是可以做出来这样优秀的动漫电影的,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能拿《大圣归来》这部电影说事。
身为一部动画电影,本来是应该给孩子看的,但是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却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尤其是作为现在的电影票房的主体的80、90来说,这是一部真正打动他们的作品,不然也不会有如此之高的票房;因为这是一部真正在用心制作的电影。身为一部国产动漫电影虽然大卖是一个意外,但是他本身的精良制作让这个意外又是那么的顺理成章了。
以上就是小爱的观点,在小爱看来,以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的分配原则来说,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目前30亿的票房来说,身为投资者的这1600位,他们投资了6000万,大概可以收益到12亿的票房,整整翻了20倍的收益啊!身为一部动画电影拥有如此之高的票房确实让人意外,但是在看了这部电影的人眼中,这个票房应该算是实至名归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14天,票房突破30亿,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
上映以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口碑票房双丰收,接连打破多项纪录。票房上,影片单日票房5次突破2亿大关,并创造七夕节单片历史最高纪录,累积破30亿,位列影史票房总榜第八名。口碑上,日前影片豆瓣评分8.6、淘票票9.5、猫眼9.7,连续14天位列同档期评分第一,成为近30年评分最高国产动画电影。
然后我们回到,1600个联合投资人的分钱问题。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众筹投资的,联合投资人多达1600位,他们共投资了6000万元。
按照正常的分成,是这么一个关系:
1、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2、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
3、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4、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5、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这就是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30亿元的票房,那么就是30×0.33=9.9亿元。
但目前影片还在上映,估计最终票房会超过30亿元不少。
还有海外发行、授权一级衍生品等。总之,一部成功的影片,最终收益是蛮高的。不过大部分影片,其实都不怎么样。
最近几年,我国的不断的涌现出了一部又一部的好电影,比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战狼》、《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所以说只要认真拍片的,越来越成熟的观众们会对得起这些辛苦的付出者的。
我国票房的分账规则
我国目前的票房分账规则较为复杂,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特别营业税以及电影事业专项资金:我国的任何一部影片,只要你产生了票房,无论高低那么都要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这是硬性规定。
(2)中影数字代理费:如果票房在6个亿以下,还需要缴纳给中影1%-3%的票房。很多人有疑惑,为什么要缴纳这笔费用呢?这是因为在中国数字电影发展最困难的时期,是中影出资协助完成设备升级,“中影数字”在中国电影数字化进程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时至今日,全国至少七成的影院仍在使用“中影数字”的数字放映机,所以其有权收取这笔费用。超过6亿的影片,以为相应的营业税和专项资金缴纳的比较多,这部分就给免除了。
(3)扣除上述两部分,剩余的91.7%(或88.7%-90.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净票房。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远超6亿元,所以中影数字代理费不用缴纳,因此可分账票房为91.7%,再这91.7%里的净票房里,院线以及电影院要拿走净票房的57%左右(看导演、发行公司的实力,比如张艺谋的影片,一般院线就少拿一两个点),剩余的43%属于投资方以及发行方,也就说制片以及发行方,最终可以拿到总票房的:91.7%*43%=39.431%。
那发行方会拿走这39.431%中的多少呢?这个看没有一个固定值,业内10%-20%都有,关键看发行方对影片的票房的预估、是否需要先行垫付发行费、垫付的金额等等,正常情况下,如果票房能到15个亿以上,制作方都可以拿39.431%中的85%,即制作方最终可以分得的票房为:39.431%*0.85=33.516%。
以本片为例,30亿最终制片方也就是投资人,可以拿到30亿*33.516%=10.05亿元。
影片的成本
对于哪吒的制作成本的问题此前已经有人问过片方了,但是光线传媒以商业机密为由不愿意透露具体的金额,也就是这事从官方那里是得不到数据了,因此只能我们自己从过往的国漫制作费用中估算出来。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于2015年,据传制作成本大约为6000万人民币,而近期的《白蛇:缘起》的技术要比前者更加成熟,花费的钱也更多,制作费到了8000万。这两部作品都代表了国产动漫新的高度,成本也比过往的国漫要高很多。哪咤比两者更加成熟,预计制作成本上亿,在加上宣发费用,估计总成本在1.5亿元左右,因此10亿的收入,扣除1.5亿的成本,净赚8.5亿,即使有1600个联合投资人,人均也可以分得:8.5亿/1600=531250元。
总结
当然了,影片的回收成本肯定不仅仅是票房,对于国内而言票房是大头,但是对于很多国外电影,特别是好莱坞电影,电影周边才是大头,比如迪斯尼拍的电影目的不是为了票房,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推广自己的衍生产品。成功的电影衍生产品的收入往往超过了票房的收入,这也是好莱坞热衷于打造大IP的原因。
此外除了衍生品收入之外,电影的回本还有诸多的方式,比如:(1)版权收入:各类电视播放权、互联网视频平台的播放权等;(2)海外销售:海外其他国家的发行收入、版权收入。(3)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等,比如最有名的《非诚勿扰2》,还没上映,通过广告已经回本了。(4)政府补贴:主要是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补贴、地方政府专项补贴等。(5)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
考虑到还在增长的票房以及哪咤的周边衍生品较好开发,预计该影片的投资人,最终人均分得100万元不是梦。
每一次出现高票房的电影时,人们最关心的都是投资方可以分得多少钱。那么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的投资分账吧。
截至目前,《哪吒》已经突破30亿的票房, 创造了国内动画片票房的最高纪录,国内动画片单日票房最好纪录,七夕单日票房最高纪录等多个纪录。而且,目前《哪吒》的票房还在以每天上亿的速度增长,最终票房可能达到47亿。
而据网上报道,《哪吒》的投资是由1600和联合投资人众筹出来的,高达6000万。有人会说,6000万并不高,现在国产电影动不动就是上亿的投资。可是要知道,《哪吒》只是一部动画片,一部没有大公司投资的动画片。
目前,《哪吒》的票房为30.42亿,分账票房为28.03亿,去掉影院方的分账和一些发行费用、交税等,片方可以分账10.95亿。投资与回报比高达1:18.25。也就是说,1600人投资6000万,相当于每人平均投资3.75万,可以收回68.43万,净收入64.68万。这个比例可是太高了,绝对可以算是目前的最高纪录。
而这还只是目前的收入而已,按照预测的最终票房,《哪吒》可能达到47亿,那样票房可以分账16.89亿,投资与回报比能够达到1:28.14,相当于每个人能够拿到105.56万,净收入102万左右。
这么看来,《哪吒》的回报真的是高,哪怕是国内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战狼2》,也没有这么好的回报。
不得不说,这一部电影让投资人赚的钵满盆盈。不过,这样的收入虽然让人羡慕,但并不代表投资电影就一定赚钱。这些年,投资电影已经越来越火,很多普通的老百姓也有机会跟着参与投资,可是真正赚钱的并不多。春节档的《疯狂的外星人》,集结了宁浩、沈腾、黄渤这么多大明星,当时保底28亿发行依然是失败了。
要想有一个好的票房,还是需要有好的电影。现在网络时效性这么强,电影好坏网络上的口碑一目了然,口碑往往就能决定电影的票房。《捉妖记2》首映票房那么高,因为质量不过关,最终也是票房很快下滑,最终票房并不理想。反而如今的《哪吒》,起初并不被看好,却凭着高质量、好口碑,迎来了这么强势的票房增长。
还是一句话“只要电影好看,电影票房差不了”!
我是雨天论娱乐,欢迎点赞关注!
今夏最火爆的电影无疑要数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其三度刷新了动画电影单日票房最高记录,并且连续12天获得单日票房冠军,累积票房突破27亿元,跻身中国影史票房总榜Top9,距离30亿票房大关仅一步之遥,与大多数影片不同的是,其投资人不是几个或者十几个公司,而是事先采取类似众筹的方式,有1600多个联合出品人,那么如果《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30亿,甚至40亿·、50亿,这1600个联合投资人能分到多少钱
电影票房分配的原则
首先我们得弄电影票房分配的原则
1电影专项基金和营业税
首先扣掉作为电影专项基金5%和特别营业税3.3%,所以你买的每一块电影票钱,都是含税的,你是纳税人(虽然这个说法不够专业)的同时也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贡献,你春节不知不觉又参与了一个几十亿的项目
2院线和电影院分成
为什么现在电影院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因为赚钱啊亲。剩下的票房中,有57%要分给影院和所属院线,其中院线要分走大概在7%左右,其实院线的钱也比较好赚,电影院要靠它来引进更多更好的影片,而电影发行也要求着它给更多的排片量,两头吃,当然像万达这种既有院线又有电影院的,就内部分配了。
3中数代理费
电影票房里可能还有一项费用叫中数代理费,一般为票房的1-3%作为发行代理费,具体比例为票房0.5亿内的3%、票房0.5-3亿的2%、票房3-6亿的1%,票房6亿以上的不收费,因为我们计算的结果远远超过6亿,所以这一块就不计算在内了。
4投资方和发行方
刨除以上3项,只剩下(1-8.3%)*(1-57%)=39.4%亿,也就是投资和发行最后剩39.4%。
回报试算
假设最终票房达到30亿元,投资人可以分得30*39.4%=11.82亿,平均每个人73.86万,
假设最终票房达到30亿元,投资人可以分得40*39.4%=15.76亿
假设最终票房达到30亿元,投资人可以分得50*39.4%=19.7亿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投资大头肯定在几个大公司那,个人投资者占比应该不大,每个人投资金额也不大。
据悉该片导演透露,1600联合出品人总计投资6000万()这样算起来每个人平均投资不到4万元),而影片出品人是光线传媒,投资金额应该不低于这个数。
但无论怎样,1600联合出品人的投资回报应该都在10倍以上,应该说回报丰厚。
关注唐大大,专注精彩动漫!
《哪吒之魔童降世》现在实时票房已经达到了29亿8000万,可能在你们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时候,《哪吒》已经破三十亿大关,向40亿迈去了。
现在《哪吒》在中国历史票房排名纪录中已经排在了第8位,以它的势头,往前可以看到前五名。
哪吒7月26上映,到现在已经上映接近两周了,日票房仍稳稳排在第一名。在哪吒的恐怖吸金阴影笼罩之下,号称投资三亿的好莱坞水准大片,8月1号上映的烈火英雄至今还未破10亿大坎,离破九亿还差几百万。7号上映的《使徒行者2》勉强两亿,日票房第三名,小岳岳和佟丽娅的《鼠胆英雄》彻底扑街,两部大片夹击之下至今还未破亿。
还有鹿晗主演的《上海堡垒》9号即将上映,不知道能不能虎口夺食。
《哪吒》营造的这种现象级票房神话,真是打破了固往相当一部分人对国漫的偏见……那么《哪吒》已经30亿了,并极有可能达到40亿。
《哪吒》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它的联合投资人多达1600位,一共投资了6000万。那么这1600位投资人能分账到多少呢?
现在大众投资人投资电影越来越普遍化,上一部《大圣归来》有联合投资人80多名,一共投资了700多万,最后一共给他们兑现了本金加利息共3000多万元。等于是投资利润比翻了4倍多。
吴京打造的上上一部大爆电影《战狼2》,票房高居榜首56亿多,吴京自爆预算从八千万超支到2亿,不过吴京《战狼1》成功后,《战狼2》不缺公司砸钱,高投资高回报,有56亿的成绩,各家投资最少的投资人收益也赚了一个亿!
据说吴京个人差不多赚了12亿。
我国的电影票房分账规则如下图所示!首先需要扣除3.3%的税费,以及5%的电影专项基因费。
剩下的票房就是净票房,净票房=91.7%*总票房。
净票房之中的影院抽成50%、院线7%,院线加起来抽57%。净票房剩余的43%归制片方和发行方所有。而发行方一般又会收净票房的10%左右作为发行代理费,那么制片方实际票房收入就为净票房的33%左右。
所以,如果以现在哪吒的30亿票房来算的话,净票房=91.7%×30亿=27.51亿。
而投资方所能分得的票房=27.51亿×33%≈9.08亿。1600位投资人凑得的6000万分这9亿,盈利了15倍。
不过看《哪吒》的势头是不止30亿的,如果《哪吒》最终能到40亿的话,那投资方所分得的票房就是12.1亿,6000万分这12亿,盈利了整整20倍。